BIM最终会取代CAD吗?十年了为什么BIM依旧推不动? 2021年12月5日BIM科技2阅读模式 关于BIM最终会取代CAD吗?一直以来存在巨大的争议。这个问题非常好,在CAD和BIM技术之间做选择,我在4年前,也面临这个问题,而且曾经深度的研究和调研过这个话题。 这一期我们直接采用知乎某设计院设计师的答案,分享一下他对BIM是否会取代CAD的看法。 先说我在4年前得出的结论: 短期(5年内)来看,BIM取代CAD出图和全面进入设计行业并颠覆掉CAD出图的可能性不大。 但是从长期来看(10~20年)这必然是一个趋势,而且也是当下设计师必然会经历的一个时代。 现在4年过去了,跟我的预期一样,BIM并没有在设计行业内翻起任何风浪。下面我把4年前的原答案再一次贴上来,主要供你看里面的观点和逻辑,得出你自己的判断。 首先必须承认,这个问题很有意思,可以说是像极了20年前,设计院的人开始恐慌CAD会取代绘图板的场景。 咱们先不谈现阶段还鱼龙混杂的BIM技术以及未来BIM技术对咱们大多数只做10000平米以下项目的设计师的冲击,因为那个是一个专题性的话题,并非只字片语就能讲清楚的事情。 而且现在行业内的专家对这个趋势判断和市场判断只是强调了BIM在未来一定是一个会改变行业的技术,一致肯定BIM是未来。 至于怎么改变?何时能改变?能改变多少?什么样的项目才能被改变?对于设计来说,BIM带来的效率提升真的适用于所有项目吗?等等看法都没有一致的观点。 所以,在这里针对BIM技术的进程和推进以及现目前对传统设计市场的影响我并不发表任何看法。 之所以,谈BIM对设计的影响力,是因为在建设项目中,超过70%的工程数据来源于设计,只有设计文件具有法律效力并贯穿建设全过程,是政府审批、算量和施工的依据。因此,设计是建筑全生命周期数据的起点,BIM技术的全过程应用也离不开设计。 自已是搞BIM的,研究方面、实施方面、开发方面都做过一点微小的工作,算不上有多少经验,但大致也了解一些东西,当前关于BIM能否取代CAD的争议确实还是很大的。 BIM简单来说就是为设计中的各专业搭建一个一体化制图平台,方便各专业在同一个制图模型上同时合作设计,从而提高设计效率,减少后期施工现场才能发现的问题。 最近十年对于设计市场来说,项目虽然越来越多越来越丰富,但是设计收费却一直处于停滞状态甚至在部分地区还在降价。直观一点,十年前一个设计师画一年的图收入可以买一套房子,但是十年后呢?连个首付都不够。 对于设计院(公司)来说,其生产力等于其拥有的设计师一年能制作的设计图纸,敲黑板,注意这个图纸并没有区别你有没有运用BIM理念出图。 设计收费基本不变,一个设计师一年的制图量是有天花板的,就算天天加班不休息能增加的量也有限,所以提高生产力的最重要一点就是提高设计师制图效率,在相同时间画出更多图纸。 但是BIM理念下的软件并不是以这一点为终极目标的。增加三维模型制图,碰撞测试,多专业前期协同工作等等,当然制图完成后,各种剖面、各种信息融入确实非常强大,但是单纯从前期的制图工作来看,它并没有提升设计师的制图效率。 BIM理念更看重的是对于整个工程的效率及价值提升,注意,这并不等同处于整个工程一环的设计院价值。 所以我要说: 让没有获得明显利润的设计院去推动BIM理念,只能是事倍功半。 具体来说,首先我们看设计的甲方,对于绝大多数开发公司或者政府国营平台公司来说,控制成本都是放在首要位置的,那么凭什么原来可以按一个价格完成设计,因为你自己提升软件技术就要对我多收费呢? 那是不是你把自己电脑加几根内存换个显卡提升计算机性能,也要增加设计收费呢?你要用BIM技术,可以!我们欢迎,但是抱歉我们没有这部分预算,设计费还得按原来的付。而且如果因为制作三维模型图纸耽搁了出图时间,还是要罚款的哦! 其次看设计的乙方,运用BIM理念制图在软件推广的这十年,直到现在,所有软件并没有提高设计师的制图速度,甚至在部分时候因为要更多配合更多模型推敲,是减慢了出图速度。 对于后期施工提早发现问题施工减少修改,BIM理念是非常有帮助的,但是重复前面说过的话,它对于设计院(公司)并没有产生利润。后面现场出现问题,一个改单的事,是吧?在国内大部分工程都在赶工期赶政绩的情况下,早一天出图才是王道。 那是不是说BIM理念就永远无法推广呢?也不至于那么悲观,去年国家开放了工程公司的制图资质,简单说就是以后工地包工头可以自己画施工图出图了。 个人认为,对于施工方来说,BIM理念是可以产生利润的。 现场每发现一次问题,会造成返工整改,影响施工进度,而采用BIM理念制图可以尽早发现 问题,解决问题,其产生的利润就在于减少的施工周期和现场整改中。 对于工程公司来说,这是眼见的产生的效益。利益才是最好的驱动力,市场经济普及的今天,要靠纯思想理念去推动一个东西,是不可能的,只有确实的利润才能让一个技术更好的普及。 2 https://www.bimxxw.com/bim/keji/10298.html 复制链接 BIM学习群 微信扫一扫 微信公众号 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