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建筑行业的信息化程度不断提高,BIM技术在建设行业得到了广泛的推广和应用,同时,伴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智慧城市的理念上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智慧城市的建设也得到了不断的推进和发展,在此背景下,在建筑工程领域提出了"智慧工地"模式。
BIM是一个由二维模型到三维模型的转变过程,也是从传统施工中被动“遇到问题,解决问题”到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一个转变过程。所以,BIM的应用对“智慧工地”建设显得尤为重要。从目前国内建筑行业的发展情况来看,开展“智慧工地”建设是实现精细化管理的最佳手段,也就是说“智慧工地”建设是手段,实现工地精细化管理是目标,最终达到在减少施工成本、保护环境的情况下,按时保质保量完成工程的目的。
什么是“智慧工地”?
更为通俗的理解就是,“智慧工地”是将感应器植入到建筑、机械、人员穿戴设施、场地进出关口等各类物体中,并且被普遍互联,形成“物联网”,再与“互联网”整合在一起,实现工程管理干系人与工程施工现场的整合。
“智慧工地”的核心是以一种“更智慧”的方法来改进工程各干系组织和岗位人员相互交互的方式, 以便提高交互的明确性、效率、灵活性和响应速度,更大程度的去联系在工地施工过程的每一个环节,以及每一个个体。
BIM技术在“智慧工地”建设中的应用
“智慧工地”的建设,依托于施工现场管理平台。而平台中信息的来源,主要是来自于工程BIM模型。大部分情况下,BIM模型的精确度决定了“智慧工地”的开展程度。BIM是一个由二维模型到三维模型的一个转变过程,也是从传统施工中被动“遇到问题,解决问题”到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一个转变过程。所以,BIM模型的应用对于“智慧工地”建设显得尤为重要。
1.工程量的统计:在BIM模型创建完成后,通过对模型的解读,能够分析出各施工流水段各材料的工程量,如混凝土的工程量。在钢结构中,通过对模型的分解,直接根据模型对钢结构构件进行加工。
2.施工模拟:在制定完成施工进度计划后,通过软件把施工进度计划与BIM模型相关联,对施工过程进行模拟。将实际工程进度与模拟进度进行对比,可以直观的看出工程是否滞后,分析滞后的原因,以确保工程按计划完工。
3.可视化交底:通过BIM的可视化特点,对施工方案进行模拟,对施工人员进行3D动画交底,提高了交底的可行性。
4.节点分析:通过对设计图纸的解读 ,对复杂节点进行,通过模型对复杂节点进行分析。比如复杂的钢筋节点,在模型建立后,对模型进行观察,找到钢筋的碰撞点,对钢筋的布置进行优化;也可以模拟模板支撑体系的受力状况,以确保模板支撑体系的施工安全。
5.综合管线碰撞检测:在施工过程中,往往会出现预留孔洞未预留、机电、设备管线安装时发生碰撞。面对这些情况,在传统的施工过程中所采取的措施就是在墙体、楼板上再次开凿,安装管线时相互交叉而减少楼层实际使用空间。而“智慧工地”建设中,在设计图纸下发后,根据设计图纸,对建筑物进行综合建模,把预留孔洞在三维模型中显示,直观的显示出各个位置的预留孔洞,防止遗忘。在结构、建筑、机电、设备模型都创建完成后进行合模,分析出各碰撞点,与设计进行沟通,对设计图纸进行修改。在工程前期解决了管线打架问题,节约了工期,确保施工的顺利进行。
BIM在“智慧工地”建设中扮演的角色
BIM的大数据如一柄利刃,直指工程的每一个环节,360度无死角把控流程。如果智慧工地可以实现,那么,它必将信赖于一项核心的技术手段,这项技术就是BIM。
BIM在我国已发展了近十年时间,目前正在由以建模为主的 “1.0时代”步入以业务深度应用为主的“2.0时代”,支撑建设过程的各个阶段,实现全程信息化、智能化,为项目全过程精细化管理提供强大的数据支持和技术支撑,提高工作效率,减少不必要的返工和浪费。在众多现代建筑建造过程中,BIM都发挥了不可替代的应用价值。
通过以BIM、云计算、物联网、智能设备、大数据等为代表的当代先进技术的综合应用,建筑施工行业正行驶在“智慧工地“的快车道上,传统的印迹将彻底成为历史,实现“绿色、智能、精益和集约”的精细化管理,实现绿色、智能和宜居的智慧建筑必将成为建筑行业发展的方向。
- BIM学习群
- 微信扫一扫
- 微信公众号
- 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