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技术的持续发展在可预期的将来必定创立一个高度集约化的建筑产业。建筑行业在基于建筑全寿命周期内借助数据可用性的增强而会高度整合。BIM技术在建筑的设计方面将会改变设计者的工作、思维和协作模式,设计中将会凸显信息的重要地位,例如项目所有参与方将能连续接收即时更新的BIM模型信息并加以过滤。设计的参与者由于设计团队协作概念的加强将在遵守数据信息互换规则的前提下,尽职尽责地按自身需求完成设计任务。
前期设计阶段,气候数据包和GIS数据库可以为项目场地的日照条件、气候以及地理空间条件提供详尽的数据。GIS系统(GeographicInformationSystem)是一项于1970年后期开发出的用于描述地理空间信息的系统,其具有先进的空间分析与建模能力,并支持调用来自互联网的数据。如将其与BIM技术作对比,前者的数据范围更倾向于建筑物的外部信息。在项目设计的前期阶段,设计方可依据GIS众多的场地分析功能(例如叠加分析、接近分析、表面分析、联通性和跟踪分析)获得更多的决策参考信息。
“智能城市”(Smart City)在未来发展的关键一步需借助于BIM技术与GIS系统的数据交换。所谓城市信息不仅包括地理和气候信息还包含三维实体类数据、城市空间类数据、运动行为类数据及文本类数据。当前,三维实体的三维矢量信息可借助三维激光扫描仪获取点云之后获得。利用航测图像的处理获得数字高程模型(DEM)和数据正摄影图(DOM)可得到城市空间类数据。至于运动行为类信息,则借助实地调研或问卷调查为主,Java2b或者Java3b可通过数据的可视化获得更多便于观察的影像资料。当前时代,便携式GPS与智能手机已经普及,城市数据也可通过利用以上设备进行动态跟踪、签到和轨迹记录获得。利用BIM技术为智能城市提供建筑数据,并为城市能源、水、垃圾处理、城市官网、公共安全、教育、医疗、绿色建筑、交通和市民服务提供综合治理决策的依据。
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IOT)是一种将射频设别装置(RFID)、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仪等各种信息传感设备与互联网融合而产生的庞大网络系统。物联网与BIM技术相结合可在建筑业中实现建筑及其室内设备的运行及管理智能化。为达到对物体的管理并追踪与控制建筑构件形态的目的,借助的手段是安装RFID设备(无线射频识别、电子标签等),把建筑物和室内物体贴上标签。在施工阶段中,建筑物构件生产厂家、生产日期、构件尺寸、价格和物体内部信息等资料也可通过BIM技术与互联网的结合获取,建造施工过程可与这些资料无缝对接进而完成对多种办公和财务自动化应用的实现。
BIM技术同样可应用于建造技术方面,BIM的三维模型构件可直接导入支持3D格式的数字机械并无障碍的输出为实体,此举将BIM的三维建模优势发挥出了最大作用。目前来说,建造机器人、数字机床、三维雕刻、激光切割及三维打印等技术应用较为广泛。按当前的发展方向,建筑施工在未来将采用更加精细化的构件进行预制和加工。数字加工技术区别于工业化时代的通用产品预制概念,前者对制造个性化和具有设计师创意的构件更加侧重。
Autodesk公司于2012年11月底开发出了基于移动设备平台的“FormIt”应用程序,即用户可使用BIM三维模型在移动设备端进行相关的概念设计。Autodesk BIM 360 Glue则在包括一系列基于云服务的前提下,使用户可以借助移动端平台无限制地浏览BIM项目的相关信息。BIM未来的应用前景借助云服务与移动设备的融合将一片光明,并朝着更加开放、便捷的BIM模型数据使用发展。
设计阶段中的上游与下游由于设计信息流的开通而更具有及时性与开放性的特性,为确保三维协同设计的有序与效率,协同设计的范围扩展到所有项目的参与者并且拥有更加精密的流程设计。集成化交付(IPD)随着由业主主导的BIM项目的增多将会渐渐占据更多的市场份额,其优势是可以及时为上游设计团队提供施工过程与工程材料的信息并为BIM合同的分阶段实践清除障碍。
- BIM学习群
- 微信扫一扫
- 微信公众号
- 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