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做一个关于3D打印技术的课题,听起来还挺有意思,但绝不是你所听到的那么高大上。3D打印,百度百科额给出的定义:3D打印(3DP)即快速成型技术的一种,又称增材制造,它是一种以数字模型文件为基础,运用粉末状金属或塑料等可粘合材料,通过逐层打印的方式来构造物体的技术。该技术在珠宝、鞋类、工业设计、建筑、工程和施工(AEC)、汽车,航空航天、牙科和医疗产业、教育、地理信息系统、土木工程、枪支以及其他领域都有所应用。可以看出3D打印技术已经深入到各行各业,可以说是有什么样的材料就可以打印什么样的产品!
说实话,3D打印第一印象感觉是个精细活,打印一些小巧精致的物品,但和建筑土木联系起来,打心底就觉得成了糙汉子形象。目前该技术主要应用在航空航、汽车、医疗等方向。国内研究3D打印技术的高校有很多,清华大学颜永年团队、徐卫国团队,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王华明团队,东南大学张亚梅团队、姚一鸣团队,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刘超团队,哈工大魏军团队、河北工业大学和同济大学等。目前的研究成果相当丰富,集中在打印混凝土层间粘结性能、抗剪抗压方面,打印材料方面性能研究等,已有基本专门针对3D打印混凝土的规范发布。看相关文献或者听相关讲座,能够感受到3D打印带来的便捷,在智能建造方向的可靠力量,尤其可以面对今后劳动力不足的市场空白。可别小瞧这个,如果说工厂现在的3D打印技术已经非常成熟,那我敢说还会有大批农民工失业了。举例来说,现在国家提倡装配式建筑,那么就有一批构件加工厂活的潇洒,赚的盆满钵满。我去过构件厂,在生产车间一线工人民工居多,说白了就是在工地现场绑钢筋、打灰挪到了室内,干活的人一样。每个流水线上需要很多人共同工作,一个车间几十人也是有的,以每天350元工资计算,那么一个车间每月的工资约350x30x30=31500元。假如使用上3D打印技术,有几个操作工即可,保守说30人的规模可以减半,一月节省15万元,对于大厂,不仅仅只有一个车间30人规模吧,这一算,公司的成本降低相当可观。
提前预测一波:AI智能设计+3D打印智能制造,二者通过计算机网络连接,远程操作,远程施工,这一天能否到来!经过上周陆新征宣讲的关于AI技术在设计院领域的发展,现在从领导层多少都会笼罩一层担忧,危机感重重。一方面希望新的技术的发展,帮设计院的同行解决一些繁重的体力活,同时又不要将我们淘汰掉。回头想一下设计院发展模式,从最初的一笔一笔手工伏案画图,到后来引进CAD技术,从原始的一步一步手算结构构件,到现在的各种计算软件,计算机很大程度上帮了设计者,但是这次技术各种浪潮中,到底有多少人因此失业不得而知,可以想象到曾经专门的描图人员可能比较危险。换到现在也一样,只会做常规项目的是不是也将面临新一次的技术革命的鞭打呢?
- BIM学习群
- 微信扫一扫
-
- 微信公众号
- 微信扫一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