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M技术体系工程重要的概念:建筑信息分类标准及编码

2024年10月16日BIM科技阅读模式

首先,有关于BIM(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概念的提出,约在本世纪初的2003年由Autodesk第一次提出,但当时并没有给出一个完整的概念和理论定义,后来对于BIM技术的相关研究工作约沉寂了近十年后,才由国际建筑标准协会制定了BIM建筑模型设计原则。如ISO 12006-2 和 ISO 12006-3等一系列国际标准和实施规范。大约到了2015年左右,国际上经过多年的研究和探讨,才将有关BIM的最终目标确定下来,那就是“建筑全生命周期管理”,或者可称之为“建筑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

期间有关BIM或BIM技术方面的概念、实施范畴等的研究和探讨层出不穷,但在国内建筑行业中也许并没引起足够的重视。也就是在国内的建筑公司(建筑承包企业、建筑设计单位),直至今天,还是继续采用传统的非编码化建筑模型单元创建、构建和设计方式,且还是采用了延续近百年的传统建筑工程数据信息分专业的管理模式。

其次,目前国内有关各种自称为BIM、BIM技术或BIM协同平台等的所谓BIM或BIM技术应用,并没有实现和做到最起码应该遵守、引用、应用,或使用至少某一个建筑信息分类标准和相关信息编码体系。如:可以引用国家建筑信息分类标准、地方BIM模型标准、国际建筑信息分类标准(如OmniClass等)、建筑行业的建筑信息分类标准等。假设目前流行于市的某个BIM协同平台中,连一个建筑信息分类标准都不应用(引用),那么这个平台就会完全失去BIM技术实施和实现的准星(基准条件、基线规范)。也就是假如没有任何建筑信息分类标准和信息编码体系的所谓BIM协同平台或BIM云平台,就不是一个基于BIM技术的平台,更不能被认为是BIM技术应用成果。

第三,国内直到2018年前后,由中国建筑设计标准研究院联合清华建筑专业共同研究和设计后,才颁布了第一个具有国家权威性建筑信息分类标准(草案),这也许才是在中国BIM或中国BIM技术起步真正的开始和具有里程碑事件。也就是说,如果中国有了BIM技术标准,最多也就是始于2019年前后的事情了。因此,对于国内所谓很多有关BIM宣传而言,如已经“做了BIM十几年的说辞”等,据本书撰稿看来这样的虚化说辞和所谓高大尚BIM技术应用案例和成果,应该是不能够成立的。

第四,BIM、BIM技术、BIM技术体系工程的核心要素和核心技术,就是建筑信息分类标准和相关信息编码体系应用(引用)。这也是目前绝大多数著名建筑设计软件(Revit、CAD等),已经开始意识到,并在各自体系或软件系统内引入了“簇”和“类”的线分类概念和建筑模型单元设计的线分类设计技术。即便如此,那些主流建筑设计软件(体系),还是从根本上不能算是真正作为BIM技术体系平台来使用。原因很是简单,BIM技术内部的真正关键技术之一,也是未来建筑工程设计技术的发展方向,那就是建筑模型单元面分类设计技术和建筑模型单元混合分类设计技术。至少到目前来看,国内外任何建筑工程设计软件都不具备建筑模型单元面分类创建和设计技术,以及混合分类创建和设计技术等功能。

第五,综合上述国内对于BIM或BIM技术使用环境描述,相信在国内也许还真没有什么BIM技术或BIM技术体系可言。因为BIM技术应用是一个避须依赖于IT技术体系和BIM技术体系紧密结合和支撑之下的BIM化应用,是一个以“建筑全生命周期管理”为最终目标的系统平台,也是建筑资产数字化管理的工具和功能利器。同时,BIM技术体系还应该是一个至少能够包含一种以上的建筑信息分类标准和相关信息编码体系,及对应的建筑模型单元的标准标识体系。因此,目前在建筑行业内所谓的BIM协同平台,或BIM协同功能等描述,应该被归集到BIM技术体系工程(软件)内部的一个子系统(功能)而已。

第六,BIM技术体系工程建设的真正内涵,应该是以某个建筑信息分类标准和相关信息编码体系为基础,并在此基础上去进行研究、设计和构建一个标准建筑信息模型(SBIM)相关的信息编码体系。与此同时,将这样的SBIM编码体系适用范围,逐步扩大到与某个或多个建筑设计软件共同遵守和同步执行的技术标准与规范的范畴。由此可见,可以真正形成一个以BIM技术体系为主(为一端),和包含了某建筑工程设计软件,以及辅助设计软件等为另一端的BIM化应用环境,唯有这样才能真正形成了建筑工程数据信息孪生的技术氛围和BIM技术应用范围。

目前,为了让建筑全生命周期管理体系能够成立、建筑工程数据信息可输出和可共享、BIM技术体系工程综合管理的愿景能够加快实现,必须融合建筑信息分类标准、BIM标准、CIM(城市信息模型)业务规则、COBie智能化系统等技术体系,构建起一个全要素建筑工程数字映像与规约(Map/Reduce)体系,以及建筑模型单元数字化赋能场景,并且依据数字数据关联信息编码形成数字式关联矩阵(构型结构)。

为能够真正实现数字化建筑、智能化园区、智慧化城市的全建筑业务BIM技术支撑,唯有依靠BIM、BIM技术和BIM技术体系工程,来打造建筑工程设计、施工、运维等各个环节的全生命周期智慧服务体系,以此可以激发建筑空间、建筑结构、建筑资源、建筑产品等主系统分类要素的不断增值和技术应用提升,及内涵诸多建筑全新要素的建筑模型单元的表达模式。

对于上述目标的实现,亟待需要一个科学、规范的BIM技术体系工程相关的科学和规范的总体架构支撑,同时还需要能够智能化依据某个建筑信息分类标准,以及相关信息编码体系基础之上的标准建筑信息模型(SBIM)体系架构设计,包括与之关联的信息编码技术体系和建筑模型单元的标识体系等。所以,对于BIM技术体系工程建设而言,相关完整、科学、规范这方面的研究、论述、描述和诠释等,就成了本书主要研究和深化探讨的方向和重要原动力(动力源),以便廓清有关对于BIM或BIM技术方面认知误区。

  • BIM学习群
  • 微信扫一扫
  • weinxin
  • 微信公众号
  • 微信扫一扫
  • weinxin
  • 本文由 发表于 2024年10月16日
  • 1、BIM学习网为资源共享网站,大部分资源均可在线免费获取,少数资源可通过VIP会员方式获取权限。
    2、所有均资源来自于网络及网友供稿,仅作为学习研究之用,禁止用于任何商业用途。
    3、如本页侵犯到任何第三方权益,请联系QQ/微信:9-5-7-0-3-2-9-6提交相关证明后我们将及时删除。
    4、百度网盘分享内容难免有被取消情况发生,VIP会员可直接联系索取和谐内容。
    5、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BIM技术体系工程重要的概念:建筑信息分类标准及编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