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当BIM作为一个专门的学术名词被世界著名建筑师Jerry Laiserin提出后,从1975年Chuck Eastman教授首次提出BIM理念至此近30年的模型信息化摸索得以正名——BIM。
在不同地区不同国家分别提出相应BIM标准后BIM有着不同版本的定义。美国McGraw-Hill Construction建筑公司在2009年“The Business Value of BIM”的调研报告中提到“BIM is defined as:The process of creating and using digital models for design,construction and or operations of projects.”该定义言简意赅的说明了BIM的本质就是信息模型,所有设计、施工、运维都建立在附有工程项目信息的模型之上的。
国际标准组织设施信息委员会(Facilities Information Council,FIC)定义BIM是在现有行业标准下针对整个建筑工程项目包括设施、功能等特性进行全生命周期的管理计算分析,为决策提供可视化、信息化的支持,以更好的实现项目价值。同时建筑信息模型将所有相关信息集合成连贯有序的数据组织,利用计算机,可以通过软件对模型信息进行获取和修改。
美国国家BIM标准(NBIMS)定义BIM是工程项目物理信息和功能信息集合而成的参数化模型,是决策整个建设项目全生命周期各环节变更的可靠的共享信息资源。实现BIM需要建设项目全生命周期不同阶段的参与方在BIM模型中插入、获取、变更及修正建设阶段信息以体现各方职责。BIM是基于IFC标准的协同作业的参数化模型。
我国住建部对BIM进行如下定义:BIM的本质是建设领域信息化,它不仅是三维模型,更是建筑的综合身份信息,包含了工程合同、造价、规划、保养等全生命周期的资料,是一种可用于设计、建造、管理的数字化方法,这种方法支持建筑工程的集成管理环境,可以提高建筑工程效率并降低风险。
综上所述,BIM是3D模型、项目物理特征(几何特性)及项目全生命周期所包含信息的仿真化集成。BIM虚拟化模拟可对项目各个环节、各个节点进行先期验证,能大大减少项目耗资,节省项目完成时间。
- BIM学习群
- 微信扫一扫
- 微信公众号
- 微信扫一扫